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香港科大兩教授榮膺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和研究學者
新聞
研究及科技, 研究, 人工智能, 化學, 空氣
香港科大兩教授榮膺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和研究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郁建珍教授及吉岩教授分別獲研究資助局(研資局)2025/26年度「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及「研究學者計劃」嘉許,他們的研究項目分別涵蓋大氣分析化學及人工智能(AI)驅動下的金融市場不完全競爭,合共取得逾1,360萬港元的研究經費。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讚揚兩位獲獎者時表示:「本年度的研究項目聚焦於探討應對全球重大挑戰的議題,如:空氣污染物的量化方案及AI驅動的市場操控,充分體現科大矢志開展具深遠影響力研究的決心。在研資局一直以來的支持下,我們的教研團隊既能深化其學術研究的貢獻,亦可培育新一代研究人才。我們期盼這些開創性的研究將孕育突破性的成果,為社會帶來深遠裨益。」 科大兩位獲獎者包括: 高級研究學者:郁建珍教授 — 為潔淨空氣解碼大氣氣溶膠   量化大氣氣溶膠中碳、氮和硫的不同化學形態,對識別污染源頭、追蹤這些粒子的變化,以及評估它們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郁建珍教授的項目採用先進的質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分析,以開發一個綜合且多層次的化學形態分析框架,為了解氣溶膠的化學成分的全貌帶來前所未有的洞見。此研究旨在揭示過去未被發現的分子種類,有助於準確預測這些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並幫助制定有效的緩解策略。 作為一位首屈一指的大氣化學家,郁建珍教授在科大服務逾25載,現擔任化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兼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講座教授,專注於分析空氣中的有機化合物、研究氣溶膠特性及模擬大氣反應。她的實驗室為環境保護署PM2.5(微細懸浮粒子)的監測網絡提供重要的化學分析支援。她近日更獲得研資局2025/26年度主題研究計劃資助5,329萬港元,協助促進大灣區包括香港的空氣質素提升,長遠促進公眾健康及城市可持續發展。
香港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新聞
醫學研究, 創新, 醫療健康科技
香港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項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只需利用極少量X光影像,即可精準建構立體三維(3D)骨骼與器官影像模型,與原先需進行電腦掃描(CT 掃描)的程序相比,有助病人減少接收99%輻射量。新技術不但能加強保障病人安全,更可大幅減省醫療成本及輪候CT 掃描的時間,其應用層面涵蓋術前規劃、手術即時成像及定制植入物等領域。科大團隊現正與不同行業夥伴,包括醫療3D打印廠商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科能三維)合作,計劃將此技術推展至公營醫院。 CT掃描是常見的醫學影像工具,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和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然而,CT掃描會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輻射,尤其不利於兒童、孕婦及需要頻繁接受檢查的長者。 科大突破性3D成像技術:更安全、快速、具成本效益的新方案 不過,由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兼醫學成像與影像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所開發的一套創新AI模型,現只需極少量X光影像(相當於CT掃描百分之一或更低的X光掃瞄次數),便可建構出3D骨骼與內臟圖像,大幅降低病人接收的輻射量達99%。新技術的優勢包括:
Redbird
新聞
學生發展, 教與學
科大向哈佛學子敞開教研大門 應對全球學術變局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布,向現正就讀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學位課程錄取通知的學生,發出公開邀請,歡迎他們加入科大繼續學業,延續學術追求。此舉旨在應對全球學術環境的變化,並彰顯科大致力營造多元、世界級學習環境的承諾。    作為全球頂尖大學之一,科大希望提供此機會,讓優秀學子能無間斷地追求學術理想。大學將為有意轉學的學生提供無條件錄取、簡化入學程序及學術支援,協助他們順利過渡。    創新與包容的全球樞紐  科大以尖端研究、創新驅動的課程及多元文化校園聞名,始終秉持兼容並蓄與追求學術卓越的理念。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表示:「多元化的格局是激發創意與進步的基石。我們已準備好迎接哈佛學生加入科大社群,為成就他們在其學術領域的追求,盡力提供所需的教學資源與生氣盎然的學習環境。」    為轉學生提供全面支援  科大將優先處理這些學生的入學申請、學分轉移及定制支援(包括簽證協助與住宿安排),確保他們順利轉學。大學已成立專責團隊,協助學生處理入學申請、學分轉移、住宿及簽證等事宜。有意的學生請透過專屬電郵 hkust-Harvard@ust.hk 獲取詳細資訊。   
科大牽頭全球可持續發展項目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
新聞
可持續性, 研究及科技, 研究, 獎項及排名
科大牽頭全球可持續發展項目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牽頭的全球跨學科倡議——「推動自然和人為環境可持續性的無縫預測與服務計劃」(簡稱SEPRESS),近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認可,並納入「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IDSSD)行動計劃之一。未來十年,SEPRESS 將攜手全球合作夥伴,聚焦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多領域需求,通過持續革新天氣與氣候的無縫預測技術,並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SEPRESS 不僅著眼全面提升氣候應變能力,更旨在產生深遠的全球影響力,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推動的研究成果將惠及全球各地區,特別是在資源匱乏的最不發達國家,幫助這些地區提高氣候適應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SEPRESS計劃由科大世界可持續發展研究院(WSDI)及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CCRS)主任陸萌茜教授領銜。發起階段已成功匯聚來自中國內地、尼泊爾、埃及、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干達、坦桑尼亞及泰國等12個合作夥伴的加入,包括大學、國家氣象與水文機構與研究中心等。2025年5月7日,作為首批獲得UNESCO IDSSD認可的全球25個行動計劃之一,SEPRESS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的「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STI Forum)中展出。 以科研連繫社會 SEPRESS聚焦七大關鍵領域,包括:人類健康、糧食安全、水資源、潔淨能源、氣候行動、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經濟增長,致力於縮小科學研究與實踐應用之間的差距,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重點研究項目包括提升城市氣候韌性、確保「水-能源-糧食-經濟鏈結」的可持續性;以及增強對氣候變化引發的新型傳染病爆發的預測能力等。

2017

新聞
社區
一同侍奉、學習、身體力行(只供英文版本)
The HKUST Global Days of Changemaking (rebranded from HKUST Service Learning Day) with the aim to mobilize all HKUST members to take action and solve social problems in their communities to support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tudents, faculty, staff and alumni in Hong Kong or those currently living overseas can engage in various changemaking efforts coordinated by HKUST Connect to contribute to initiatives that improve their comm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