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深切悼念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於周日逝世,享年87歲。科大仝人對其離世深感哀痛,並向吳教授的家人和朋友致以深切慰問。科大讚揚吳教授目光遠大,對科大成為全球頂尖研究型學府居功至偉。
吳教授在1991年至2001年擔任科大校長,任內為這所世界級學府奠定堅實基礎,亦同時推進了香港以至整個地區於科技與教育方面的發展。他早於九十年代已別具慧眼,率先提出嶄新的「香港灣區」概念,對及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影響深遠。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對吳教授的逝世深表哀悼。他表示:「吳教授是屈指可數兼具宏大願景與強大執行力的偉人之一。憑藉堅定不移的信念,他領導創立科大,在香港正值知識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把一個大膽的願景成功轉化為一所引領開創性研究、創新以及影響全球的世界級學府。吳教授的離去是科大、香港以及全球學界的巨大損失,而他的智慧、謙遜、以及「創造而不複製」的理念,將永遠激勵後人。」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亦對吳教授的離世深感難過,她於1993年至2001年期間,與吳教授共事長達八年之久,她表示:「吳教授是一位高瞻遠矚的領袖,他創立科大,致力以科研推動香港轉型。他一直追求卓越、延攬學術專才、設計前沿課程、與世界各地的頂尖學府建立強大網絡,竭力推動跨學科協作及積極發展具前瞻性的研究,為科大的卓越成就奠下堅實基礎。時至今日,科大躋身於全球頂尖大學之列,我們仍會堅守吳教授的熱忱及使命。吳教授的精神與科大常相左右,永留在我們每一位莘莘學子心中。」
吳教授的兒子、吳德愷教授表示:「我謹代表我的家人,感謝各位在這段艱難的時刻對我們展現的關懷和支持。作為全心奉獻家庭的一員,我父親一直以智慧、仁慈和致力創新求變的精神啟發我們。他博學多才,畢生追求和平,重視人文主義,致力搭建橋樑、融合各方文化,並以提升人類的認知、促進相互瞭解和教育為己任。我們將永遠懷念他,並會把他創新、果敢和凡事皆可為的精神傳承下去。我深信,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大家心中,尤其是在科大這個他視作為家的地方。」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回應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月26日)於《2025-2026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所宣佈的一系列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並理解政府於當前經濟環境下,調整未來三年 (2025-2028)對八所資助大學的撥款以及相關財務安排。科大強調大學將透過調配資源和開源節流,與政府共渡時艱,並致力在全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繼續維持大學的教研實力。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大學明白當前社會面對經濟挑戰,作為由公帑資助的大學之一,科大定當盡力配合政府的財政策略。一如以往,科大將恪守財政審慎的原則,在不影響教學質素及研究實力的前提下,竭力開源節流,包括推動跨地域、跨院校科研協作,以爭取更多海內外的研究撥款,以及促進知識轉移方面的收入等。為支持政府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大將致力保持在教育與創新科技方面的競爭力,透過繼續延攬各國人才,發展策略重點科研領域,為香港以及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推動創新科技方面,科大歡迎政府全力發展包括人工智能(AI)、生命健康科技,以及低空經濟等關鍵產業。除了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及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外,政府亦透過一系列軟件配套,包括推出一百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發展開源(Open Source)技術、成立便利科企上市工作的「科企專線」,以及研究知識產權扣稅安排等,進一步完善本港的創科生態圈。科大亦歡迎政府進一步落實北部都會區的產業空間布局,並加快河套合作區的發展,連同新田科技城及沙嶺數據園區等重大創科項目,將為香港創科發展注入無限潛能。
人工智能(AI)、生命健康科技及低空經濟等政府大力發展的領域,正正是科大的重點研究方向。當中由科大牽頭的InnoHK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近日便正式推出HKGAI V1大模型,為香港AI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另一個新成立的InnoHK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亦將由科大牽頭,效力國家嫦娥八號任務,研發一款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

新聞
科大與醫學領袖攜手共建未來醫學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宣布早前於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轄下成立醫學教育工作小組,助力科大建設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工作小組由擁有豐富醫學教育規劃及公共醫療衛生經驗的資深學者及醫生所組成,為科大的創新醫學課程規劃提供真知灼見。
於去年成立的籌備委員會由科大顧問委員會榮譽委員麥海雄醫生領導,成員包括來自醫療服務、高等教育、法律及金融等不同領域的校董會成員及校外專家。籌備委員會為一系列與籌建第三間醫學院相關的重要事務提供意見,包括策略規劃、持份者交流、物色合作夥伴及延攬人才等。而醫學教育工作小組則專注於新醫學院的醫學課程,因應全球醫學教育趨勢、本地社會需要及香港醫務委員會對專業要求的規定提供專業意見,帶領科大為香港醫療衞生系統培育人才。
為集中發展符合國際醫學教育標準及配合本地臨床教學環境的課程,三位擔任籌備委員會成員的現任及前任醫學院院長,獲邀加入醫學教育工作小組。他們包括工作小組兩位聯席組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前院長、五次教學獎得主及世界知名新生兒科專家霍泰輝教授和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教授,以及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新加坡著名眼科醫生兼臨床科學家黃天蔭教授。
此外,工作小組亦擁有具備豐富公立醫院經驗的成員,包括於醫院急症室服務逾 30 年的伊利沙伯醫院前副行政總監何曉輝醫生,以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轄下香港麻醉科醫學院院長、並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深切治療部總監的蘇慶餘醫生。各成員聯同科大理學院院長及曾擔任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的王殷厚教授,協助科大規劃以病人為本、結合嶄新科技與臨床醫學的課程,為學生在本地執業及未來臨床挑戰做好準備。

新聞
科大校董會顧問小組舉行首次會議 為建設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的願景出謀獻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匯聚來自世界各地、跨越四個不同時區的醫學專家,於深夜時分於網上聚首一堂,為科大計劃籌建香港第三間醫學院舉行首次會議。第三間醫學院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重要舉措。
全體科大校董會顧問小組(顧問小組)成員均有出席上月舉辦的首次會議,當中包括小組主席、在香港醫學、公共衛生及教育界均廣受尊崇的梁智鴻醫生、倫敦帝國學院的Ara DARZI勳爵、身在美國東岸哥倫比亞大學的何大一教授、位處美國西岸史丹福大學的Roger KORNBERG教授,以及清華大學的黃天蔭教授。顧問小組於 2024 年 11 月成立,旨在向科大校董會就成立新醫學院的計劃提供專業及策略性意見。
會議於香港深夜時份展開,歷時近兩小時,期間成員踴躍交流意見,並提出具前瞻性的建議。是次討論圍繞建設新醫學院的原則。成員一致認為科研是推動香港醫藥和醫療實踐進一步發展的基石。而新醫學院的首要目標正是培育學生成為具備科研思維的優秀臨床醫生,確保他們能有充足準備,以應對未來醫療需求的挑戰。
顧問小組成員亦期待新課程能以創新為策略定位,並與香港現時兩所醫學院的教學相輔相成。他們認同以「第二學位」的形式開辦醫學課程,因為學士畢業生不但更為成熟,亦更具社會經驗。顧問小組期望這種課程所培育的醫生,不只專注於求診人士所患的疾病,更能關顧到他們的整體福祉,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理和看護。此外,小組成員亦對吸引全球頂尖學者加入新醫學院充滿信心,認為科大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教研機會,還擁有先進的設施。
顧問小組主席梁醫生形容是次會議的討論甚具建設性,全體成員的出席更充份顯示他們對科大籌建新醫學院的支持和熱忱。科大計劃籌建的新醫學院將致力應對香港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並為推動全球醫學教育和研究發展作出貢獻。
2024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歡迎香港政府今天公佈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綱要)。她認為綱要為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制定了高屋建瓴且具前瞻性的指導規劃,對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帶來重大的推動力。
葉教授認為,綱要提出通過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等措施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同時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吸引和匯聚國際化資源,這些舉措均與政府此前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一脈相承。此外,綱要還充分發揮河套合作區的戰略地位,針對性地推動制度和政策創新,相信將最大程度發揮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優勢,展示兩地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機遇。
葉校長强調,科大將全力支持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期望能成為首批入駐的機構之一,積極參與並作出貢獻。她表示,河套香港園區的重點戰略方向,包括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等,正是科大的學術和科研優勢所在,也是我們正在重點推進的戰略領域。而綱要所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包括成立生命健康研發院和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致力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生命健康科研企業、藥廠與人才來港進行研究和臨床試驗、進一步提升內地生物樣本和醫療數據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動,以及協調兩地臨床試驗工作以加速新藥物和治療方法的開發等,將有效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科大高度重視河套合作區的戰略意義和發展潛力,是首批入駐河套深圳園區的香港高校,並於2020年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目前正積極拓展在河套深圳園區的進一步發展。展望未來,科大對於參與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建設抱持著極大的期待,並期盼透過科大在河套香港和深圳園區的發展建設形成合力,發揮協同發展效應,為兩地合作新模式、新制度、新政策的探索做出貢獻,助力香港發展成爲國際創科中心、推動國家科技强國的建設。

新聞
科大校董會匯聚頂尖醫學專家及學者 為籌建第三間醫學院提供專業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佈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為科大校董會提供專業及策略意見,以實踐建設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的願景。顧問小組將由在醫學、公共衛生及教育界均廣受尊崇的梁智鴻醫生擔任主席。
校董會顧問小組的成員擁有多元的背景,由來自全球各地、具備廣博學識及見解的知名醫學專家與學者所組成。成員包括前英國衛生部長、倫敦帝國學院保羅哈姆林外科講座教授Ara DARZI勳爵,他於推動微創手術、手術機械人和影像導向手術等技術應用上擁有卓越成就;備受推崇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教授何大一教授,他發明的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徹底改革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的治療方法;史丹福大學著名醫學教授 Roger KORNBERG 教授,他憑藉研究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於 2006 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以及新加坡傑出眼科醫生兼臨床科學家黃天蔭教授,他於2022年起出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創始主任。
為支持政府及其新成立的工作組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以及培養更多醫生的願景,科大於本年初表示有意籌建第三間醫學院,今次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乃大學就實踐有關目標的最新舉措。顧問小組將為科大校董會提供專業知識和意見,協助校董會領導此重要項目的發展方向,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生人手短缺的挑戰。
梁智鴻醫生擁有近 60 年的泌尿科專科醫生經驗,在醫療和公共領域均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他亦曾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醫學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及行政會議非官方成員。梁醫生在擔任香港大學校董會主席期間(2009-2015),於建立港大深圳醫院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梁醫生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榮譽教授。

新聞
科大歡迎新任校董會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行政長官委任施熙德女士出任科大校董會副主席,任期由2024年11月1日起生效。
施熙德女士自2018年出任科大校董會成員,她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公司秘書,於法律、法規、合規與公司管治事務有逾三十載經驗。她為英格蘭與威爾斯、香港及澳洲維多利亞省之合資格律師,亦是特許公司治理公會及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成員。施女士是校董會法律事務委員會創會主席、財務委員會副主席、大額標書審批委員會主席,以及多個委員會的成員。在這些崗位上,她一直就大學的重大政策和策略發展提供建議,涵蓋財政、知識轉移、人力資源政策及大學管治等。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歡迎施女士的新任命,他表示:「施女士自2018年加入校董會以來,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科大的發展。她在法律與公司治理等領域經驗豐富,為科大領導層提供寶貴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創作科大首支校歌的過程中也擔當了重要角色,校歌不但加強了大學成員的歸屬感,亦體現了科大的核心價值。我期待與施女士有更緊密的合作,並深信她履新後將繼續發揮所長,協助校董會處理不同範疇的工作,共同帶領大學再創高峰。」
沈教授亦感謝即將卸任的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多年來對科大校董會的盡心貢獻。楊教授自2016年8月起出任大學司庫,其後於2021年11月獲委任為校董會副主席。沈教授說﹕「楊教授不僅協助校董會定期檢視職權範圍及成員資格等事宜,以提升大學的治理水平,亦領導不同的委員會,為科大的財務穩健與人事管理出謀獻策。他任內在籌建港科大(廣州)一事上亦貢獻良多,值得表揚。我衷心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施政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今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當中,她特別欣喜特首支持籌建本港第三所醫學院、推出支援研究及創業發展的新政策,以及多項粵港澳大灣區的協作計劃等,相信可進一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她指出:「科大對特首支持籌建本港第三所醫學院,並成立工作組跟進相關事宜,深感鼓舞。當中,政府建議於北部都會區內的牛潭尾預留用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綜合醫教研醫院,相信將可與河套港深創科園大力發展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產業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我們得悉工作組將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科大會積極了解相關計劃的細節及要求,期望可作出貢獻。」
為響應政府希望透過增加醫學培訓名額及成立第三所醫學院,以增加本地醫療專業人才的願景,科大於本年初表明有意籌劃本港第三所醫學院,並已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組,收集相關持份者的意見,並制定初步建議書。
在研究及創新創業發展方面,葉教授欣喜政府將推出新一輪 15 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撥款1.8億元促進初創企業的發展,以及成立100 億元的母基金,鼓勵市場投資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等。她相信,這些舉措將可助香港打造更具活力的創科生態圈。科大近月亦推出「創新創業基金」,冀吸納市場投資夥伴,以支持科大重點領域初創企業的發展,正好與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的母基金目標一致。
此外,葉教授亦歡迎政府推進第三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更指此與科大的重點前沿科學領域高度契合。一直以來,科大有不少創新科技及研發獲公營機構、企業垂青,例如政府部門即將試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書輔助應用程式,正正是由科大牽頭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所研發。科大學者亦將領導新的InnoHK研究中心,開展太空機械人與能源研發項目,參與包括嫦娥八號任務在內的國家航天事業,充分展現科大於力學、熱學、機械人、傳感器、微型儀器以及熱控技術等前沿領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