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創業, 可持續性, 學生創新
吃掉餐具對抗污染
新冠肺炎疫情令更多人選擇外賣和送餐服務,因此製造更多塑膠廢物,加重堆填區壓力。你有否想過用餐後把匙羹、叉子、筷子等餐具一同吃掉,以減少用完即棄的塑膠垃圾? 這正正是Planeteers三位創辦人Aditi DEODHAR、Swapnil MISHRA和 Srijan SAXENA為減少塑膠污染而想出的主意。 Aditi說:「社交距離措施令更多市民改買外賣食物,為香港的堆填區製造大量塑膠廢物。」根據政府統計數據,香港人在2018年每天棄置約 166噸塑膠餐具。由於新冠肺炎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日子,這數字預計會不斷上升。 Planeteers於2020年成立,三位創辦人分別是現正就讀環境科學及管理碩士課程一年級的 Aditi、三年級經濟系本科生 Swapnil及科技及管理雙學位課程三年級生 Srijan 。這個三人團隊共同研發了一種以純素和可生物降解材料製成的食具,代替用完即棄餐具,以解決香港迫在眉睫的廢物及塑料污染問題。 通過比賽實踐意念 Aditi早在2019年已有創辦Planeteers的念頭,直至2020年三人決定參加由科大與信和集團合辦的「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才得以將意念付諸實踐。她說:「我著眼大事,希望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很高興我們能夠創出屬於自己的意念之餘,還可以見識其他參賽者的嶄新構思,的確叫人大開眼界。」 
新聞
可持續建築發展,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大學發展
科大安裝全港最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成為可持續發展先驅,今日宣佈將於校內逾50個地點建設一個達8,000塊太陽能板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完工後將為本港最大規模的同類型發電系統。 科大會於校園內超過50個地點安裝8,000塊太陽能板 這個系統將於未來25年間,每年產生300萬度(千瓦時)電,相當於香港900戶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1 ,並減少約150萬公斤碳排放。透過參與中電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 (FiT)2 ,項目從今起至計劃於2033年終結為止,將帶來高達1億6000萬港元的上網電價收入; 扣除安裝太陽能電板的成本,科大每年平均收入為400萬,收益將投放至大學其他節能減排的措施上。此外,科大亦會劃出部分太陽能板作實驗用途,讓科大成員測試與太陽能板相關的意念及研究項目。發電系統第一階段工程,已於本年七月展開並將持續至2021年。 此發電系統為「科大2020 可持續發展挑戰」藍圖的項目之一,為響應鼓勵社區安裝分佈式可再生能源裝置而推出的FiT計劃,大學將於校園內安裝數以千計、優質及高效能的單晶硅太陽能板,當中包括傳統及具彈性的纖薄光伏板。藍圖於2016年訂立,為減少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和廢物量等目標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及方案。
新聞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性, 區塊鏈
科大推出香港首個電子證書認證平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推出科大「區塊鏈證書」平台,為畢業證書、學業成績單等認證提供了一個方便、安全可信的系統,有助打擊偽造證書,並籍此推廣無紙化與可持續發展校園。 現時,畢業生每需要一份紙本畢業證書,均需向大學提出要求並付款,既不環保又費時,為畢業生與雇主雙方帶來麻煩。作為香港首間大學推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學位認證系統,科大希望帶領潮流,逐步取代傳統的列印本證書,並期望此認證平台能有助遏止偽造學歷等非法活動。  科大畢業生將於本月底開始收到校方經電郵發送、獲加密簽署及具防篡改功能的電子畢業證書。大學亦會於本年11月向畢業生提供電子學業成績單﹔有需要提前取得電子成績單的學生也可自9月份起向校方提出個別申請。大學已向多個雇主推廣此新措施,當中包括國際背景調查機構首優諮詢、綜合電訊及科技方案供應商香港寬頻,以及稅務及審計顧問羅兵咸永道。業界對此新技術態度正面並予以支持。 

2021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發展
科大設立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
大學加強對創建可持續文化及環境的承擔,以及推動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
新聞
中學生利用科大專利技術助社區抗疫
/
新聞
可持續性,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研討會
香港科技大學及團結香港基金聯合主辦「中華大講堂」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先生分享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和政策措施。
新聞
社區參與
科大、體院攜手研發 助單車隊提升競爭力
科大與體院共同利用嶄新方法提升香港單車隊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的表現。
新聞
設計, 綜合系統與設計, 社區, 學生創新
新一代電車設計改善通風
科大學生設計新一代電車,提升車廂空氣流通,實現低碳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