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新聞
影響力系列:躍進量子未來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quantum-leap-future
新聞
影響力系列:水凝膠——生物醫療技術的明日之星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hydrogels-tomorrows-biomedical-solutions-today
新聞
史維校長,火星直升機,達·芬奇 三者間是甚麼關係?
本文由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榮休教授陳介中撰寫
新聞
海洋科學, 大數據, 公共政策, 環境保護
科大推出首個線上海洋環境影像化平台 促進海洋科研與保育
平台將促進海洋研究工作,以使政策制訂者能於海洋保育和社會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新聞
影響力系列:超級視力不再是科幻情節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super-vision-not-science-fiction
新聞
納米材料科學及工程學, 納米技術, 健康,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化學
影響力系列:廢物變身最堅固材料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turning-garbage-strongest-material
新聞
影響力系列:讓大腦老得健康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healthy-aging-brain
新聞
科大共同研究發現食鹽的拓撲特性及其角落電荷
粵語中有「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一說。雖然言者未必有意聽者亦無須太認真,但這句俗語卻的確帶出了「食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你又可有想過,守候在餐桌角落,重要卻不起眼的食鹽,竟然會與前沿物理研究及抽象數學理論扯上關係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共同研究,證明了食鹽(氯化鈉)的離子晶體結構具有拓撲學意義上的不平庸性,意即食鹽立方晶體的角落實帶有不尋常的分數電荷。這個研究證明即使是結構簡單的離子化合物,亦可能具有新穎的拓撲材料特性。而這些先前未被發現的拓撲特性,可能會為我們對結晶體的形成與溶解的微觀過程帶來更佳的理解,亦可能同時為微型量子導體的研發開拓出新方向。 我們的日常生活隱藏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先進材料。就以智能手機為例,在鋁合金外殼和強化玻璃螢幕中的小小空間,便收藏了包含金、銀、銅、錫等金屬以及玻璃、雲母等絕緣體的電路板,還有建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微處理器等等元件。人類利用了特性迴異的各式材料,創造出日新月異的電子設備,但大自然卻早以更精巧的手法,把相反的物理性質結合在單一材料之中。而這些新奇的材料,在學界被稱為「拓撲材料」。 作為一個數學概念,拓撲學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及探索抽象空間和物質在特定改變之下(例如拉扯、壓迫或彎曲),具有甚麼不變的特性。舉個例子,即使我們扭曲、拉扯一件毛衣,或這件毛衣縮了水,只要我們不把毛衣撕破,它還是有四個開口:頸項、雙手和腰部。假如我們把毛衣替換成連帽衞衣以至運動背心,它們的開口數目同樣維持在四個。從拓撲學的角度而言,這些衣物是一樣的。物理學家近年發現拓撲材料的電子特性亦不合常規,譬如說,拓撲材料的內部是不導電的,但在其外圍的薄薄一層原子卻必然導電。它們不能被簡單定義為絕緣體或導電體,而是結合兩者的自然產物。拓撲材料的新奇特性讓科學家着迷,當中二維材料石墨烯可以說是與生活應用最接近的一員,其他的拓撲特性一般都只能在少數不常見或難以合成的材料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