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獎項及排名

香港科大木星探測軌道設計揚威海外

2012-12-11
科大教授及學生團隊首次參加國際太空軌道設計比賽即擊敗32支國際強隊。
科大教授及學生團隊首次參加國際太空軌道設計比賽即擊敗32支國際強隊。
科大團隊成員與歐洲太空總署代表合作,根據衛星運行位置的數據,應用快速全面的計算軌道方法,並自行編寫程式,以確保太空船的飛航軌跡準確地符合比賽要求。
科大團隊成員與歐洲太空總署代表合作,根據衛星運行位置的數據,應用快速全面的計算軌道方法,並自行編寫程式,以確保太空船的飛航軌跡準確地符合比賽要求。
美國太空總署圖片
美國太空總署圖片
科大教授及學生團隊首次參加國際太空軌道設計比賽即擊敗32支國際強隊。
科大團隊成員與歐洲太空總署代表合作,根據衛星運行位置的數據,應用快速全面的計算軌道方法,並自行編寫程式,以確保太空船的飛航軌跡準確地符合比賽要求。
美國太空總署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理學院教授及學生團隊首次參加國際太空軌道設計比賽(GTOC),憑著出色的程式設計、運算技巧,偵測木星伽利略衛星大部分地區;擊敗32支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及中國內地等團隊,勇奪亞軍。上述方案有助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歐洲太空總署(ESA)等設計2020年木星探測的計劃。

今年比賽主題要求參賽團隊為圍繞木星的伽利略衛星,包括艾奧(Io)、歐羅巴(Europa)、蓋尼米德(Ganymede)和卡利斯托(Callisto),設計探測飛航軌道;因為專家猜測歐羅巴的表面冰層下為液態的海洋,其環境適合生命存在,所以伽利略衛星一直是科學家積極探索的目標。團隊須要以一個月內,模擬以小推力的太空船在指定的時間範圉、燃料量及重量等限制下,利用最高效的選擇、近距離探測各衛星表面32個不同的地區,偵測越多地區,所得分數越高。

科大團隊成員包括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數學系陳烱林教授,物理學系王國彝教授,太空科學研究中心顧問任哲航博士,包括四名二年級學生,數學系的蘇芷茵、物理學系的梁啟彥、朱建釗及Heimonen, Hermanni Juuso Elias,與歐洲太空總署代表合作,根據衛星運行位置的數據,應用快速全面的計算軌道方法,並自行編寫程式,以確保太空船的飛航軌跡準確地符合比賽要求。團隊最後以近距離飛越伽利略衛星141次,成功偵測木星大部分地區,取得308分,擊敗不少國際級的航天軌道專家而躋身亞軍,與冠軍的意大利隊伍只有三分之差。

詳細成績可瀏覽:http://sophia.estec.esa.int/gtoc_portal/?page_id=26

理學院院長葉玉如講座教授表示:「參與比賽的學生當時都只是剛剛進入大學。他們面對從未接觸的課題,以及實力強勁的對手,最終成功憑著數學及物理的專業知識、毅力和團隊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而取得優秀的成績。這些都是從事科研工作所必須的質素。我們理學院的目標正是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科大團隊首次參賽,面對世界各地極具科研實力的對手,參賽同學一年級時參加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在教授及顧問的指導下,僅以一個暑假的時間,迅速掌握設計航天軌道的準則及技巧,並結合跨學科的優勢,利用卓越的分析問題及解難能力、團隊合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

團隊獲大會安排遠赴美國向各參賽隊伍報告軌道設計的過程及經驗,交流心得;又實地參觀美國太總署位於加洲理工大學的一流研究設施,親身及更全面地了解國際頂級的航天科研基地。

國際太空軌道設計比賽每一至兩年舉行一次,今年為第六屆;目的是提升太空船軌跡設計水平、建立平台讓研究人員及工程學專家交流最新技術及意念,每一屆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參加。今屆比賽由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主辦,集合全球頂尖航天科學專家,以一個月的時間解決難度及複雜性甚高的深空軌道設計課題。

參考資料

記者會簡報:

比賽短片:

傳媒查詢:

黃錦佳

電話﹕ 23586306

電郵﹕ maviswong@ust.hk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最新動態、活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