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首迎「治療貓」 療癒同學心靈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兩隻「治療貓」Arlo 和Cobbie都是被遺棄的動物,牠們已通過考試及評估的合資格,具有豐富的「行醫」經驗。
科大目前有三隻現役的治療犬,分別是:五歲的德國牧羊犬 Bruno(上)、八歲的柴犬 Luna(左下),和十二歲的魔天使Chow Jai(右下)。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除了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計劃還將舉辦以動物為主題的教育講座,培養同學的同理心,尊重生命,並且關注動物權益。
動物一向具癒療心靈的奇妙能量,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與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PV)合作,首度邀得兩隻「治療貓」到訪校園與同學見面互動。牠們是已通過考試及評估的合資格「動物老師」,性格溫馴可愛,具有豐富的「行醫」經驗,為一眾學生帶來歡樂及慰藉,於考試季節前夕稍作放鬆,釋放壓力。
自2019年起,科大推出「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 該計劃於2022年獲得施熙嘉醫生家庭基金慷慨贊助,持續為科大學生服務。 目前校園有三隻的駐校治療犬, 定期與學生見面,讓學生藉著與治療犬及朋輩互動,緩解壓力,減輕焦慮,每學年惠及逾700名同學,涵蓋各個年級及學科。科大指,未來會繼續開拓各式各樣別具特色的活動,例如邀請不同動物醫生來訪,並舉辦教育講座、義工服務等,務求關心學生的同時,亦提升同學對動物權益的關注。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相關文章
最新消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廣州海洋實驗室)及全球逾200位專家,成功啟動「海底甲烷滲漏對全球氣候的影響(CliMetS)」大科學計劃。作為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海洋十年)認可的倡議之一,CliMetS大科學計劃致力繪製全球海床甲烷滲漏分布圖,並測量其對氣候系統的影響。科大近期於南美洲及非洲合辦兩場重要的國際研討會,旨在凝聚全球力量,填補各國在海底甲烷滲漏研究的空白,深化跨洲合作。
搭建橋樑:促進知識交流與能力共享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其20年間的增溫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在海床下儲藏的大量甲烷一旦被釋放,將大幅加速氣候變化。然而,其滲漏規模與機制仍是科學界最迫切的謎團之一。為填補這方面的關鍵研究空白,科大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廣州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兼香港分部主任錢培元教授擔任CliMetS大科學計劃的負責人及管理委員會主席,致力將零散的區域性研究化零為整,並推動計劃成為一項全球性行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腦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項全球首創技術,能夠以近乎無創方式,對清醒狀態下的實驗小鼠大腦進行高分辨率圖像掃描。這項創新技術毋須對實驗動物實施麻醉,使科學家能直接觀察大腦在自然運作狀態下的組織活動,未來將有助深入探索人類腦部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運作,為神經科學研究開闢全新路徑。
人類大腦構造極其複雜,科學家一直試圖利用腦成像技術探索其運作機制。然而,現有成像技術如磁力共振成像、腦電圖、電腦斷層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均難以解析大腦微細結構及工作機制。由於小鼠在基因和生理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常被用作實驗模型,用於研究阿茲海默症、亨廷頓舞蹈症、腦癇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多種人類癌症療法和疫苗效用等。然而,在麻醉狀況下,小鼠的血液循環、膠質細胞形態及神經元活動會發生顯著改變,實驗效果遠不如清醒狀況理想。此外,小鼠在自然活動時亦會導致掃描圖像模糊,令觀察大腦細微部位的活動變得十分困難。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所羅門教育集團(所羅門教育)展開策略性合作,成立人工智能素養發展中心(中心)。人工智能素養發展中心的成立旨在回應《行政長官2025施政報告》中有關促進數字教育的倡議,並結合科大於人工智能(AI)領域雄厚的教研實力與所羅門教育強大的網絡,以提升香港全民AI素養。
多位嘉賓獲邀出席啟動典禮,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以視像形式參與)、所羅門教育主席兼聯合創始人梁錦松先生、所羅門教育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陳芷茵女士及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
提升AI素養推動數字化轉型
蔡若蓮博士恭賀香港科技大學與所羅門教育的策略性合作,並認為中心的成立是香港教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她說:「此中心對培育香港在人工智能驅動社會所需的核心技能、推動創新及建立面向未來的人才庫至關重要。教育局致力推動轉型,將於明年發布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制定推動數字教育的策略措施。中心正是我們所需協作精神的有力見證。透過政府、學術界與業界攜手合作,我們將賦能教育工作者,激勵同學引領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