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香港科大故事
STEM女教授的至理明言
八位科大女教授分享她们打破性别偏见的故事,以及怎样透过科研为社会带来改变。
香港科大故事
化学生物工程,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企业管理, 研究
求学在科大? 为事业早作准备!
多位非本地学生分享他们选择科大的种种原因。 年轻读者也可借镜他们的经验,学习如何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为未来铺路
香港科大故事
旧书的第二人生
近10年来,漂书活动于全球开枝散叶,但在香港始终未成气候。 有见及此,一群科大校友设计了一个应用程式,希望推动二手书广泛流通,建立本地阅读文化。 传统的漂书模式难以持续,我们堆积了很多书都送不出去。

2021

香港科大故事
生物工程学, 化学生物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再见!可怕的眼球注射治疗
患有糖尿眼及黄斑病变的人,一般需接受眼球注射治疗——使用幼针将药物直接注射入眼。 这种入侵性治疗带有一定风险,而且令人望之生畏,胆小者未必能够接受。  孙玮良(Langston)在科大攻读博士学位时,便与校内其他研究人员研发以超声波导入药物的非入侵性治疗技术。 现时,他正与药厂合作,把这种技术推出市场。  促使Langston钻研创新治疗技术的契机,源于他与妻子各自的祖父,同样患有视网膜病变,需要接受眼球注射治疗。  「爷爷很勇敢,挨了四至五针! 但太太的爷爷却因害怕而拒绝打针,结果病情恶化。」 他与团队于是着手研究超声波导入技术,但最初没太多相关知识作参考,差不多要由零开始。  「当时,学术界对眼睛护理没有太大兴趣。 我们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自行摸索了。」  新技术不用施针,消除恐惧的源头,也令治疗时间减短一半。
香港科大故事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教与学, 成就, 奖项, STEM教育
活出真我的强大力量
科大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Rhea LIEM的事业在波折中茁壮成长,面对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考验,她年纪轻轻就需要在事业上作出果断抉择。Liem教授最近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颁发2021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新晋教学人员组),她说:「我的人生一度翻天覆地,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Liem教授生于印尼雅加达,父亲在她16岁那年病重,家庭陷入困境。父母被迫结束生意,一家人无奈地告别舒适的中产生活。「家境有变,又遇上环球金融危机,令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前路和事业。选科要同时兼顾能力和兴趣,确保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勤奋用功加上博学审问,让她取得奖学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及生产工程学,当时她没留意这门学科并非女生的热门选择。「机械工程师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这行业以男性居多,但无论在大学或家里,从没有人质疑我的选择。爸妈有三女一子,但一视同仁,从没说女孩子不应学习工程。我们童年时,爸爸常亲自教我们科学知识。」大学毕业后,她在新加坡任职工程师,三年后负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硕士,期间发掘了自己对航空航天工程的兴趣,人生方向自此改变。
香港科大故事
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研究
专家系列:探索最暗黑之谜
 六十年前,人类首度踏足太空,震撼世界;多年来,数以百计的太空探索任务不断出现,人类得以对宇宙加深认识和瞭解。在科学家希望解开的芸芸太空疑团中,黑洞为最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天文现象,我们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经过数十年努力,科学家终于在2019年首次摄得黑洞真貌,本年初再下一城,得到一张影像更细緻的照片,为黑洞研究写下重要里程碑。这些划时代的影像证明了在距离地球约5,400万光年的M87星系中心,存在一个相等于65亿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 王一教授也在研究虫洞,理论上虫洞能连接宇宙的星系,希望能证实虫洞是否符合自然法则。 爱因斯坦理论又赢了数年前,天文学家对黑洞的看法跟现在截然不同。科大物理学系副教授王一指出:「假如你问当时的天文学家,是否可能存在质量相等于太阳100倍的黑洞,他们会告诉你这并不存在。可是,我们现正切切实实地发现了它!」
香港科大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 创业, 研究及科技
张云飞:沉着破浪的无人船领航人
云洲智能的始创人及董事长娓娓道出他如何把个人兴趣转化成专门制造无人船艇的初创独角兽。新发明为世界带来进步,辉煌成绩的背后,是由研发到市场认受一路走来的探索之路。作为无人船行业龙头的张云飞﹐十年前没有预计过自己的兴趣能发展成今天的独角兽企业,张云飞的创业历程值得有志投身初创的年轻人借鉴。张云飞自小热爱船艇,还是小学生的他,在父亲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做起了航模。在深圳实验中学就读时,加入了学校的航模队、科技组,课余跟同学一起做模型、参加科技作品大赛。对发明的热爱一直延续到大学,四年后,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香港科技大学成为同窗,决心要做比航模更先进的东西。在共同的目标、不同思维的碰撞下,第一艘无人船从清水湾起航了。这艘无人船是拿航模改造的,装上感测器,搭载上仪器设备,就能测试水质相关的参数。「当时我们只是单纯地想学以致用,尝试用无人船艇检测水质参数,没想太多太远。 」后来他与团队参加多项创新创业比赛,屡次获奖,无人船的概念与技术得到认同,也令张云飞和团队逐渐对产品性能、市场定位、市场需求等概念多了认识,对创业多了想法。不过他们意识到,按照自己意愿开发出的功能,只局限于比赛的舞台,规模也受限制,未必符合市场需要。「十多年前市场上根本没有无人船这方面的资讯,更枉说需求,没有直接用户,没有供应链、产业链,一切都空白。」团队认为当刻不应急于创业,先做好开发市场方面的研究,产品要成功必先要有人问津。2009年,张云飞团队先后前往十多个省市地区,包括云南、四川、广西、江苏、浙江、湖南、北京等,专门针对海水污染特别严重的地方,研究将无人船应用于水质监测和海洋清理,探索这方面的市场商机。团队积极联络当地的环保部门,更设法拜访环保和水利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从需求、功能、市场容量等多个维度去研究,历时一年的探索最终得出结论:有市场,可以做!

2013

香港科大故事
学生发展及联系, 学生发展
追随香港科大脚步
我是内地的一名高二学生,比较了解科大开始于高一时的春节。Rocky是我哥的朋友,他小学时就加入香港户籍,那年他回内地探亲。我被他的气质吸引了,这也难怪,我们好久没见面了。哥哥告诉我,Rocky进了科大商学院,而科大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顶尖学府,在裏面的都是像Rocky一样聪明的学生。好,我记住了「香港科技大学」这个颇新的名词。高一一年我们都是懵懂又不乏充实地度过,来到了升高二的交叉点,按内地的机制,我要选文科还是理科?选理科,我几乎毫不犹豫,家人和朋友都有点惊讶,我的文科成绩在级内能轻松排在前二十,但理科却在七十以后。这时,我发觉脑裏浮现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原来它一直根植在我深深的梦中。我也想学科学,我也想让生活充满科学的色彩……之后,每个礼拜回家,我都会上网查查科大的东东,知道了她坐落在清水湾(下次去香港我也要经过那里),缩写是UST(我喜欢打头的「U」字),叶玉茹教授在生物方面的成就,还有,2011年科大已经爬上了亚洲第一的位置了……现在,我已经是将要升高三的学生了,理科的成绩还纠结在校内四十名左右的位置,有时我妈会埋怨:「早知以前报文科就好了,理科你不够别人抢啊!」但我无后悔,别人说我学不好理科,我偏要试,将来我也要穿上白袍装,找关于科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