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研究, 海洋科学
科大欢迎深海一号携蛟龙号首次访港
在国家自然资源部大洋事务管理局(大洋局)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为中国科研考察船「深海一号」和「蛟龙号」首次访港举行欢迎仪式,庆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西太平洋完成首个由国家支持的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这个由科大参与领导的「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有多国科学家参与,旨在了解该海域的深海典型生态、物种多样性及矿产资源,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海洋十年) 大科学计划之一。 多名内地及香港官员、立法会议员、中小学生代表与不同界别人士,今早齐集尖沙咀海运码头, 迎接「深海一号」和「蛟龙号」抵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全国人大常委兼立法会议员李慧琼、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兼风险总监徐海峰、多名特区政府官员及立法会议员,与一众来自内地的嘉宾,包括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局长邬长斌、副局长唐冬梅、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高级官员,一同出席由科大安排的欢迎仪式,并登船参观及听取科研人员汇报科研考察成果。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代表香港热烈欢迎深海一号携蛟龙号首次访港,他说:「在香港特区各界积极准备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这一次访问不仅标志着国家在载人深潜科考技术的重大进步,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海洋科研发展及生态保育的关心和支持。我希望香港社会各界好好把握是次机会,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我亦希望是次活动能够启发更多香港年青人投身于深海研究,及积极参与国际深海大科学计划,为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新闻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科技领导
科大开拓人工智能新视野 启发全球青年领袖深入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早前举办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2024」,作为汇聚创新视野与前瞻抱负的摇篮,科大已是第二年于大中华区唯一一所举办此项盛事之大学。在为期五天的课程中,34位拥抱科技变革的青年领袖与企业家得以透过此国际交流平台,与科大科研团队及世界知名学者探讨不断演化的人工智能领域,交流真知灼见。今年的参加者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遍及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等。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为活动开幕致欢迎辞时,强调科大一向致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例如开拓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讲师和科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透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科技的潜能,推动各行各业发展。她表示:「科大站在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前线,所涉范畴涵盖教育、医疗、金融和环境研究等不同学术领域,为可持续未来提出创新发展方案。」  科大校长叶玉如在欢迎午宴中,欢迎一众全球青年领袖到访。  
Dedicated to enhancing equity in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Prof. Jian Sisi believes such equity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access to essential areas such as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女性工程学, 交通
Moving People Forward Through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只供英文版本)
Becoming a leading-edge early career faculty member in smart mobility has proved transformative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for Prof. JIAN Sisi, a journey she is now encouraging others to try.
新闻
大学公告, 大学发展, 发展
科大委任邝家陞工程师为首任副校长(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委任邝家升工程师为副校长(发展),任期由今年9月26日起生效。邝工程师是一位具丰富经验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亦是一位杰出的工程专家,他于革新建造业方面成就超卓,在国际间享负盛名。他服务政府37年,曾出任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辖下项目策略及管控处的首任处长,负责监督基本工程计划,确保公共工程项目能按时交付并具成本效益。他亦负责制订策略,强化基本工程项目以至整个建造业的管治架构,致力提升整体行业表现,因而赢得本地及国际建造业界、学术界与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和尊崇。作为科大首任副校长(发展)兼大学高级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邝工程师除将负责为大学开拓理想的发展机遇,亦将协助制订策略,推动科大实践愿景和策略性发展方针。同时,他也会致力提升校园管理和发展,实现建设碳中和校园的目标。是次邝工程师的任命,乃通过大学严谨的全球招聘程序。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乐见邝工程师加入科大管理团队。他说:「邝先生经验丰富,在建造工程界及学术界均享负盛名,备受本地及国际机构认可。我相信凭借其专业才能,定能为大学的策略规划及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也向邝工程师履新致贺,她表示:「在迈向科大 3.0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全速推进校内外多个重点创新基建项目和设施,以提升科大于教学、研究和创新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在这重要时刻,我十分期待与邝先生紧密合作,凭借他的丰富经验,我们将携手把愿景逐步落实,进一步提升科大在不同范畴的实力与优势。」
新闻
创业, 青年创业, 创新, 学生创新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4」汇聚本港及全球青年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信和)一直致力培育新一代创意人才,过去多年携手举办「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支持具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落实创新概念。今年赛事续为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创科发展平台,支持他们创造更多创新方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今届比赛首度开放予海外大学生参加,并破纪录接获近340队来自本港及海外的队伍参赛,促进香港与不同海外大学的合作,激发创新意念交流。 赛事一如既往吸引了众多对创科抱有热忱的创业团队参与,除了本地队伍外,今年更新增「国际学生组赛道」,让海外学生可自行组队参与。参赛队伍中近四分之一来自澳洲、加拿大、德国、印度、新加坡、美国和越南等15个国家和地区。 赛事今年以「开创你的丰硕未来(Empower Your Future)」为题,旨在支持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出更多改善人类生活的崭新方案。大会今年亦续设「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Sustainability Impact Award)﹐逾半参赛方案具备ESG(环境、社会及管治)元素,鼓励初创企业推广ESG理念,为培育初创人才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谢信和集团多年来对科大推动创业发展的坚定支持。『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多年来成功孕育出不少出色的创新团队,提升本地创科生态。科大作为本地最早推动创新创业的大学,一直与工商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有志创业的师生提供包括培训、配对、指导和资金等支持,今年比赛所增设的国际学生组赛道,更与科大推动国际化的愿景发展方针契合。我十分期昐来自世界各地的初创团队汇聚香江,借着交流互动,扩阔视野,推动创新与合作,激发更多创新意念,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初创孵化中心的地位。」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3D打印
科大研发新型工艺技术 有效简化多孔陶瓷材料制作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可克服传统积层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的局限,令制造具有复杂三维构型的多孔陶瓷材料更简易快捷,有望革新多种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上,例如机械人、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电池电极和杀菌设备等。 多孔陶瓷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陶瓷材料,性能稳定、具耐冲蚀性、使用寿命长。为研究有效制造这种物料的方法,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教授杨征保带领团队采用「表面张力辅助两步法」(STATS)设计了一种加工策略,仅需两个步骤,包括利用积层制造技术制备有机骨架,以建立基本构型,然后再把所需成分的前驱体溶液注入该骨架中,便可制造出多孔陶瓷。 这种方法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控制液体的几何形状。为了达致预期效果,团队借助了一种在大自然四处可找到的现象——表面张力。由于表面张力可将流体聚集并固定在骨架中,研究人员遂利用这一特性,把前驱体溶液收集于多孔骨架内,最终成功控制液体的几何形状,并制造出高精度的多孔陶瓷。 针对由单元格和单元列构成的骨架,研究团队进一步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它们的几何参数,以指导不同排列组合的三维流体界面创建。经过烘干处理和高温烧结后,团队制备出各种复杂构型的多孔陶瓷。这种工艺将成分匹配从结构成型分离出来,通过可编程制造,能够生成不同单元尺寸、几何形状、相对密度、三维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多孔陶瓷。该STATS方法不仅能够制备刚玉(Al2O3)等结构陶瓷,还可用于制备二氧化钛(TiO2)、铁酸铋(BiFeO3)、钛酸钡(BaTiO3)等各种功能陶瓷产品。 为了验证新工艺的优越性,团队选择了多孔压电陶瓷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它的压电性能。结果显示,由于原始浆料中的有机成分显著减少,这种STATS制造工艺能有效减少陶瓷中的微孔,同时提高局部致密性。对于整体呈多孔而局部致密的压电陶瓷,其优势尤为显著,即使在整体孔隙率非常高(> 90%)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相对较高的压电常数d33(~ 200 pC N-1)。
新闻
土木及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
科大工学院发现崭新消毒剂 既高效又环保
氯二甲酚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消毒剂,然而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加上被大规模使用,已证实对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近日发现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消毒剂,名为「2,6-二氯苯醌」,有望成为取代氯二甲酚的替代品。 这种化合物不仅能更有效地对抗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还能在受纳水体中迅速降解并去除毒性。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由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张相如教授领导。 张教授研究消毒副产物多年,疫情期间,他注意到氯二甲酚的结构与其团队以前发现的卤代酚类消毒副产物相似,而某些卤代酚类消毒副产物能够在阳光照射下迅速降解。  团队受部分卤代酚类消毒副产物的结构特性和降解性质所启发,设法从消毒副产物中筛选出一种能够在受纳水体中快速降解并去除毒性的高效广谱消毒剂。 团队研究人员测试了10种消毒副产物在灭活不同病原体时的功效,当中包括大肠杆菌(一种有机会驱动结直肠癌的常见细菌)、金黄葡萄球菌(细菌)、白色念珠菌(真菌)以及噬菌体MS2(病毒)。 他们发现2,6-二氯苯醌在灭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功效比氯二甲酚高出9至22倍。  此外,即使在没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2,6-二氯苯醌也能在受纳海水中通过水解途径迅速降解,因此可以快速减低对海洋生态食物链最底端的环节动物胚胎所造成的发育毒性。 2,6-二氯苯醌被排放入海水两天后显示,其发育毒性较氯二甲酚低31倍。      张教授阐释说:「与氯二甲酚相比较,我们这项研究所筛选出来的消毒剂具有更强的灭菌和灭病毒活性,即使在黑暗环境中,其浓度和发育毒性也能在海水中迅速降低。」 他强调,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既环保又高效的消毒剂,尤其自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以来,这项需求变得更加明显。 「在水环境的样本检测时,会经常检测到氯二甲酚,例如在香港的河水样本中,其最高浓度已达到每升10.6微克的水平。 毒理学研究已发现氯二甲酚对水生生物的不良影响,包括内分泌干扰、胚胎死亡和畸形发育。 以虹鳟鱼为例,若长期暴露于环境浓度下的氯二甲酚(每升4.2微克),可导致基因调控和形态变化。」 
新闻
研究及科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大工学院开发创新平台 一步到位制作类精子「微型机械人」 大大提升精准药物传输效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创新磁力驱动平台,仅需一个步骤,便可制作类似精子结构(类精子)的微型机械人,在精准药物输送应用上具备优秀的活动能力和高效性能。 团队突破传统微流控装置无法处理精密3D结构的限制,成功简化这些微型机械人的制作过程,有望将这项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这种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又称为微游动器)」主要用作在人体内复杂的环境穿梭,帮助精准药物输送及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微流控技术相比,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在液体环境的游动效率较高,但要大量制造,并实现高效驱动和可控药物释放一直是个难题。  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领导的研究团队受鳐鱼精子的活动机制所启发,开发出一部利用外在磁场驱动的漩涡湍流辅助微流控(VTAM)平台,能以一步到位的方法制成类精子微型机械人。 这些新设计的类精子微游动器具有可控制推进的灵活尾部及有效载药的核壳头部,成功在不同黏度的流体环境中达至高效推进。  申教授表示:「VTAM平台成功以便捷的方法制造复杂的3D多形态结构,实现传统层流设备无法做到的技术。 为了实践应用,我们致力进一步优化制造过程,以确保微游动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我们亦期望能进行体内测试,验证这些微游动器在临床环境中的实际效果。 」 团队研发的突破性VTAM平台结合了传统十字形微流控芯片和旋转磁力搅拌器所形成的漩涡容器。 微流控芯片产生的磁性藻酸盐液滴,通过毛细管转移到氯化钙溶液漩涡容器。 这些液滴在漩涡流的作用下爆裂,令其内部的磁性藻酸盐溶液暴露,并被漩涡流抽出,形成类精子的不对称结构。 在抽出尾部后,由于与氯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交联反应,微游动器便能在几毫秒内凝固成形。 通过此方法制成的微游动器具有可生物降解的核壳头部和柔软尾部,其形态亦可透过涡流转速和溶液浓度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