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科大推出开创性「Major + X」课程 培育具备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专长的新一代人才
新闻
人工智能, Interdisciplinary, 可持续性
科大推出开创性「Major + X」课程 培育具备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专长的新一代人才
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枢纽,并配合国家「十五五」规划中「人工智能+」战略,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推出突破性的「Major + X」课程体系,这个创新学术框架让学生能够将主修专业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相结合,为国家推动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培育关键人才。目前,这一创新课程已为超过1,300名学生装备了应对未来挑战的跨领域专业能力。科大一直引领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发展,早在2008年便率先成立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并于2023年升格为「跨学科学院」,配合于2021/22学年推出创新的「Major + X」延伸主修课程。该课程让学生在核心主修之外,能够结合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的专长。除了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与创意艺术等选项外,可持续发展亦是热门方向,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在推动长远经济、环境与社会福祉中的关键作用。学生将学习把环境、社会及管治原则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开发绿色金融模型、设计低碳工程方案,或制定符合社会责任的商业策略。此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建立独特的学术组合,在主修领域之外,还能掌握另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举例来说,学生可选择「工程学+人工智能」,参与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或修读「商科+可持续发展」,装备自己投身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ESG)相关工作。这种灵活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根据个人志趣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掌握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知识,以应对行业的未来变革。
刘慈欣博士引领科大师生走进《三体》宇宙  想象AI未来
新闻
人工智能, 领袖思维, 人文社科
刘慈欣博士引领科大师生走进《三体》宇宙 想象AI未来
曾经,科幻是未来的一纸预言;如今,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将预言变为我们身处的现实。作为对科学前沿的推演与想象,科幻小说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而日新月异的技术也在持续重塑科幻小说的形态。在这双向奔赴的时代浪潮中,科幻将为我们绘制出怎样的未来图景?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0月18日举行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2025,并颁授荣誉博士学予首位荣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刘慈欣先生。同日下午,刘慈欣博士在科大李兆基图书馆主持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分享会,其间与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刘剑梅教授,以及在场师生和校友展开了一场深度思想交流。刘慈欣博士引领在场科大社群深入探索其代表作《三体》的浩瀚宇宙,畅谈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考与世界观构建。谈及未来,刘博士强调人类文明正处于持续上升的轨道。他表示:「人类整个的文明进程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发展最终目的应是要解放人类,而非束缚个人成长。唯有当我们的科技文明进步,我们物质丰富才得到大幅提升,人类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他进一步反思人工智能的潜力,并指出:「人类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方面,肯定都存在极限的;然而,人工智能却有可能穿透极限,将我们人类的文明播送到宇宙,实现我们长久以来难以企及的梦想。」从灵感的源泉到科幻叙事的永恒魅力,再从人工智能对创作的影响到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想象,刘慈欣博士的独到见解为在场科大社群打开了新的思想维度,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交流,更是一次想象力的激荡,点燃了科大师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索热情。传统大牌档体验  香港风味与文化当晚,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及校长叶玉如教授邀请刘慈欣博士在深水埗地道的大排档共晋晚餐,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以及多位文化界和学界朋友,在充满本地特色的餐饮氛围中品尝地道小炒和风味菜式,并就香港文创发展和人才培育等议题展开了交流。
Prof Jia
新闻
创新, 研究及科技
香港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团队发布创新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 突破创作瓶颈 表现优于现有模型
人工智能(AI)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获广泛应用于图像创作,然而其对抽象概念如感觉和氛围等理解精准度一直存在局限,且多依赖纯文字指令,较难准确表达复杂图像意思,亦无法捕捉风格、材质或光影等效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贾佳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名为「DreamOmni2」的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不仅拥有卓越的多模态指令编辑和实体对象生成能力,更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有重大突破,让AI不仅能「看图」,更能「理解图意」,多方面表现优于同类型开源和闭源模型, 为AI创作开启无限可能。直击缺陷:解锁抽象概念的创作潜能近年,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的发展进入爆发阶段,新品频出,但暂时仍未有任何模型能彻底克服实际作上遇到的两大缺陷。 其一是文本指令的局限性,纯文字指令难以准确描述人物特征、抽象纹理等细节。 其二是抽象概念的缺失,现有模型仅能处理有形实体,如人物、对象,无法有效应对发型、妆容、纹理、光影效果或风格等抽象概念,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空间。 DreamOmni2则可解决有关难题,成功执行两大全新任务,包括根据用家输入的抽象或实体概念,执行多模态指令编辑和生成,真正成为「全能创作工具」。 全面性能测试:超越现有开源与闭源模型在多模态指令生成任务中,DreamOmni2能基于图片中的实体进行图像生成,例如提取图一的画作挂在卧室墙上,将图二盘子的材质套用在图三的水杯,并将水杯放置在桌子上,以生成符合用家要求的新图像(图示一)。 在多模态指令编辑任务中,DreamOmni2的表现亦非常优秀,例如将图中帽子的颜色变成与另一张图毛衣相同的配色(图示二)。
Neural Engineer Prof. WANG Yiwen Drives Impactful Brain-Machine Interface Research for the Disabled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女性工程学,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化学生物工程, 领袖思维
Neural Engineer Prof. WANG Yiwen Drives Impactful Brain-Machine Interface Research for the Disabled(只供英文版本)
Prof. WANG Yiwe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and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BE) at HKUST, develops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that restore motor function to paralyzed patients. Her journey from dismantling bicycles to pioneering neural engineering reveals how curiosity, resilience, and mentorship can literally transform lives.
香港科大创科创业项目亮相全球创业者峰会2025 展示大学雄厚科创实力
新闻
合伙, 创新, 研究及科技
香港科大创科创业项目亮相全球创业者峰会2025 展示大学雄厚科创实力
2025年10月16日至19日,香港科大「创科行」(第4站)@HICOOL 2025全球创业家高峰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HICOOL全球创业家高峰会被誉为「全球创新创业风向标」,本届高峰会吸引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创新力量齐聚。作为「创科行」活动的核心连结场景,本届高峰会活动为香港科大搭建了「成果展示+思想碰撞」的双重平台,成为本次创科行的重头戏。
香港科大研发AI病理系统SmartPath 提供一站式癌症诊断支援
新闻
医学研究, 计算机科学
香港科大研发AI病理系统SmartPath 提供一站式癌症诊断支援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研发创新人工智能(AI)系统SmartPath,革新癌症病理诊疗全流程。系统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和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兼医工交叉联合创新中心主任陈浩教授带领的团队所开发,整合临床诊断、分型、生物标记物量化、治疗评估及预后跟进功能,涵盖多种癌症类型,以加快诊断速度,为患者提供更个人化的治疗方案。SmartPath建基于全球其中一个规模最大及最多元的病理数据集,涵盖34种主要人体组织部位、逾50万张全切片影像。系统可辅助专业医疗人员执行逾百项临床任务,包括癌症病情分级、分型、治疗反应评估、存活率预测,以及生成详细病理报告等。系统的关键突破在于能通过综合病理基础模型框架,精准诊断多种香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及胃癌。创新功能一站式支援临床诊疗全流程SmartPath系统的核心能力由两大整合式AI模型驱动:卓越的跨癌种通用能力:系统核心的通用病理基础模型(GPFM)提供了统一框架,能精准识别不同肿瘤类型及癌症亚型与生物标记物量化。该系统不仅能进行诊断,更能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及评估潜在治疗反应,为个人化治疗奠定基于数据的基础。多模态智能深化病理分析:系统另一重要的多模态全切片病理基础模型(mSTAR)整合了病理影像及海量的文字数据,包括病理报告及转录组学数据,可在短短数分钟内自动生成资料详尽的病理报告,并具备视觉谘询功能,让病理学家能针对切片细节提问。
Michael Leung boasts an extraordinary global career and credits his success to HKUST and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and mentorship.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校友, 土木及环境工程, 行业参与, 联系, 企业管理
A Civil Engineer’s Journey to Transform and Inspire Innovation(只供英文版本)
With a warm smile and larger than life personality, it is easy to see how Michael Leung leads the charge at his firm – a world leader i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oftware and services for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personality that can put anyone at ease, his own journey from a young student growing up in Hong Kong’s own Kennedy Town to being the first Asian to lead a global company in Australia, he attributes much of his career success to his alma mat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香港科大举行学位颁授典礼2025 颁授荣誉博士予五位杰出领袖
新闻
毕业礼
香港科大举行学位颁授典礼2025 颁授荣誉博士予五位杰出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行学位颁授典礼2025,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于典礼上向五位杰出领袖颁授荣誉博士,表扬他们的重大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其他出席典礼的嘉宾包括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顾问委员会主席廖长城博士、校长叶玉如教授,以及其他校董会与顾问委员会成员及大学管理层成员。 获颁授荣誉博士学位的五位杰出人士分别为(按英文姓氏顺序排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普拉德普. 科斯拉教授 – 工程学荣誉博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 科恩伯格教授 – 理学荣誉博士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先生 – 人文学荣誉博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 皮萨里德斯爵士教授 – 社会科学荣誉博士黑石集团主席、行政总裁兼联合创办人苏世民先生 – 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表扬各位荣誉博士的卓越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他说:「我们这五位荣誉博士都是开创先河的典范,其成就启发了全球对卓越的追求。他们在各自领域屡屡突破,凭借其远见卓识与坚定不移的决心,开辟新径,推动全球发展。他们的典范,足令科大师生见贤思齐,勇于挑战现状、拥抱创新,以知识驱动社会前进,共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