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Group photo
新闻
海洋科学, 气候变化, 可持续性
科大汇聚国际专家推动CliMetS大科学计划 勘探海底甲烷渗漏应对气候威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联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海洋实验室)及全球逾200位专家,成功启动「海底甲烷渗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CliMetS)」大科学计划。作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海洋十年)认可的倡议之一,CliMetS大科学计划致力绘制全球海床甲烷渗漏分布图,并测量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科大近期于南美洲及非洲合办两场重要的国际研讨会,旨在凝聚全球力量,填补各国在海底甲烷渗漏研究的空白,深化跨洲合作。搭建桥梁:促进知识交流与能力共享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20年间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在海床下储藏的大量甲烷一旦被释放,将大幅加速气候变化。 然而,其渗漏规模与机制仍是科学界最迫切的谜团之一。为填补这方面的关键研究空白,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兼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教授担任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负责人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致力将零散的区域性研究化零为整,并推动计划成为一项全球性行动。钱教授强调计划的重要性:「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知识交流与能力共享,尤其是在南半球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往往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及先进技术。通过利用中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尖端科研技术与设施,包括中国科研考察船『 深海一号』及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国际联合航次进行大规模的甲烷渗漏勘探。」他强调,区域研究议程须由各地区持份者共同制定、共同主导。区域研讨会共商协作路径 共筑行动成果CliMetS大科学计划由广州海洋实验室、科大、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及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等主要机构共同发起,该计划透过一系列地区研讨会,凝聚当地专家共同制定研究重点、议定行动方案,已取得显著进展。近期的研讨会更吸引近80位新成员加入CliMetS计划,至今已得到来自全球53个国家、138所机构共217位科学家的支持。这些共同协作已成功建立一个紧密联系的全球科研社群,并带来具体行动成果。其中,科大上月于南美洲及非洲合办两场标志性研讨会:
香港科大获联合国支持成立「Urban-PREDICT国际协调办公室」
新闻
气候韧性, 可持续发展
香港科大获联合国支持成立「Urban-PREDICT国际协调办公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旗舰项目Urban-PREDICT成立国际协调办公室,彰显大学在城市气候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办公室开幕典礼汇聚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政府部门代表及业界专家,同场更举行城市气候预测与韧性圆桌会议,旨在推动尖端科学应用及跨领域合作,为全球共同应对城市气候风险迈出重要一步。城市气候科学的全球枢纽全球城市正面对极端高温、洪水、风暴及空气质素恶化等日益加剧的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世界气象组织旗下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开展Urban-PREDICT项目,工作涵盖预测、风险评估、早期预警、数据整合、共融治理、社区意识及变革性行动,旨在协助城市更好地预测及管理这些与日俱增的威胁。Urban-PREDICT项目由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副主任及教授陈飞教授共同领导,汇聚来自全球六大洲的科学家,共同开发新一代城市级别灾害预测及预警系统。新成立的国际协调办公室落户科大大气研究中心,作为项目的全球枢纽,致力协调国际研究、城市示范项目及跨领域伙伴合作。科大作为承办机构,将在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势将扮演连接国际专业知识与城市实际需求的桥梁角色。 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主任兼讲座教授及国际协调办公室主任刘启汉教授表示:「国际协调办公室落户科大,印证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研实力和领导地位。 香港正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热岛效应及空气污染问题等严峻的城市挑战,突显建立韧性城市模型的必要性。 我们的使命是将尖端研究转化落地:推动更智能的城市规划、保障生命安全,并构建抵御气候变化的持久韧性。」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香港赛区圆满结束
新闻
创业, 青年创业, 国际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香港赛区圆满结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联合主办的「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香港区决赛今日在科大清水湾校园圆满举行。赛事踏入第十五周年,今次比赛共吸引来自全球的348支队伍参加,竞逐奖项并交流创新理念,为可持续未来开发实用解决方案。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凭藉其研发的飞廉星座计划,荣获最高荣誉 - 白金奖。颁奖典礼由信和集团副行政总裁黄永龙先生,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及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主礼。入围团队向业界伙伴、投资者及学术领袖等一众嘉宾展示创新项目。在「香港科技大学组」中,专注透过人工智慧(AI)研发气象科技的公司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病理大模型驱动的AI智能诊疗平台SmartPath、研发AI自动化牙科牙齿矫正及治疗方案设计系统的Lulusmiles分别夺得白金奖、金奖及银奖。而「国际学生组」的Envirovex (英国)、MaternaSense (美国)、BACKEER (哈萨克斯坦)分别夺得白金奖、金奖及银奖。「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继续作为比赛的亮点之一,分别由 LoonGaN Technology Co Limited、Regenerative System及 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获得。可持续发展、医疗健康与女性赋权是本届大赛的焦点议题,参赛队伍善用人工智慧、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开发出多种创新诊疗工具、女性健康技术及环境解决方案等,展现科技在医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无限潜力。
香港科技大学与法国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法国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投资推广署(投资署)今日(九月十二日)宣布,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由施耐德电气、威立雅、布依格—宝嘉 、一众集思和圣戈班等法国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一项开创性的楼宇减碳试点项目, 为香港实现二○五○年碳中和目标迈进关键一步,此亦与法国的愿景相符。 是次合作备忘录源自二○二四年四月由「法国团队」发表的绿皮书 ,当中探讨了加速香港于二○五○年前达至碳中和的合作机遇。其后团队进一步制定一个净零碳建筑试点项目提案,并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了建议方案。 该试点项目是绿皮书的一项具体成果,旨在发掘支持香港减碳进程的合作机会。项目将致力提升科大一幢现有建筑物的能源效益,藉此展示公私营协作如何有效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亦会引入创新的融资模式及先进的改造技术,为将来广泛应用于类似项目奠下基础 。 项目特点包括:
香港科大团队研发AI工具 精准预测沿岸海洋健康状况
新闻
研究, 创新, 可持续性
香港科大团队研发AI工具 精准预测沿岸海洋健康状况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甘剑平教授(海洋科学系)和杨灿教授(数学系)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AI驱动的工具,名为STIMP,用于诊断沿岸海洋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健康。STIMP引入了一种新范式,能够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从而在大时空尺度上预测叶绿素a(Chl-a)浓度。在对四个全球代表性沿海区域的测试中,STIMP的表现显著优于现有的地球科学工具,将插补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最高达81.39%,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8.99%。准确的叶绿素-a预测有助于及早检测有害藻华,保护生态系统,并为制订海洋政策提供具数据基础的见解。 沿岸海洋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因为来自陆地的营养盐输入和活跃的水动力过程促成了高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然而,沿岸海洋生态系统易受频繁且严重的富营养化、生物地球化学极端事件和缺氧的影响,这些因素严重威胁着沿海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沿海地区的蓝色经济。叶绿素a的浓度是衡量海洋环境整体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利用遥感获得的叶绿素a数据来实现大尺度时空海洋环境质量诊断的数据驱动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开发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尺度时空叶绿素a预测方法仍面临三个挑战:首先,叶绿素时间变化难以捕捉;其次,叶绿素的空间异质性难以建模;第三,观测数据的高缺失率使得时空变化的获取更具挑战性。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科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先进的AI驱动时空插补与预测(STIMP)模型,用于预测沿岸海洋中的叶绿素a。STIMP将叶绿素a的预测分解为两个连续步骤:1)插补过程,从部分观测数据中重建多个可能得完整时空叶绿素a分布;2)预测过程,基于每个重建的连续且完整的时空叶绿素a分布进行精准预测。通过使用Rubin规则对多次插补和预测过程的结果进行平均,获得最终的叶绿素a预测。透过这种方式,我们的STIMP方法不仅通过对缺失数据的精确插补提高了整体预测性能,还提供了置信区间以量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香港科大校园化身创新实验室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可持续性, 可持续智慧校园, 可持续发展
香港科大校园化身创新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生活实验室』)选出新一轮共八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内容涵盖提升能源效益、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水资源管理、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态系统及预测性维修策略等范畴,并即将于校园展开测试。计划旨在让学生及教研人员研发的项目在投入实际应用之前,先在校园验证他们的原型与创新构想。 这八个由不同学系与部门教职员主导的项目,共获大学拨款逾330万港元,并将于今年稍后时间,陆续于校园各处推出试行。『生活实验室』把清水湾校园打造成创新方案的实验基地,汇聚教研人员、学生及校友的力量,加速可持续发展研究,并于校园转化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支持科大对「2028可持续发展挑战」及「2045净零排放行动计划」的承诺,并为世界带来实质性影响。所有入选项目均经过由业界领袖和校园运营的专家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 科大副校长(行政)谭嘉因教授表示:「多年来,科大『生活实验室』的团队不断提出创新意念,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寻求解决方案。本年度入选的项目涵盖生物多样性以至智能机械人等多个不同范畴,覆盖面广,在项目多样性方面树立新标杆,同时能针对社会上各个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切实回应香港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期望能扶助这些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为社会带来庞大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把应用层面拓展至香港以至其他地区。」 
香港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新闻
香港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平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深化产学研协作,携手推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创科研究。是次合作将结合科大的世界级科研实力与和平发展基金的市场经验,转化研究成果为商业化应用,促进新能源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订下的碳中和目标。 签署仪式日前于科大举行。在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与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会长卢文端博士见证下,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卢金荣博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支持能源科技创新,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及拓展合作网络开展深度合作。 产学研协作 共创绿色未来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表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重要课题。透过是次合作,科大与和平发展基金携手推动尖端科研,包括下一代能源储存、可再生能源及系统优化解决方案等,并配合产业的可扩展性,直接支持国家的重点策略,使香港成为全球能源创新的领导者。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所致力推动突破,以提升能源韧性、减低碳强度,并为大湾区发展为全球绿色创新枢纽作出贡献。和平发展基金拥有丰富资源及深厚背景、广泛的商业网络,以及立足港澳台侨、服务和平发展的远大使命,将为科大的科研项成果落地,提供坚实支持。」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卢金荣博士表示:「作为拥有丰富基金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投资及孵化多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我们期待双方合作能发挥所长,并配合特区政府创科政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及探索更多创新能源方案,成功达至政、产、学、研、投协作,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为香港以至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科大携手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首度在港举办「一带一路」航天科技人才培训班
新闻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及科技, 研究
香港科大携手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首度在港举办「一带一路」航天科技人才培训班
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指导,并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培训班」,于今天(2025年7月24日)至8月5日在科大举办。 是次培训班首次在香港举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强、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吴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础科学司司长胡少锋、香港特区政府工业专员(创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埃及航天局局长Sherif SEDKY,以及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一众来自埃及、泰国、保加利亚、瑞士、巴基斯坦等国家及地区的学员嘉宾,以及负责担任培训班导师的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苏慧教授、联席院长兼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于宏宇教授及高扬教授亦出席了开幕活动。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强致辞时表示,首届培训班于北京举办,本届特意选址香港,意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开放科研环境及跨境合作平台作用。他强调,香港作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及更多国家参与者创造合作新契机,推动空间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