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迅雷建立联合实验室 共同推动区块链科技创新与应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迅雷集团(迅雷)今天宣布成立香港科技大学-迅雷区块链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旨在研发具影响力及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尖端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高性能的区块链技术生态系统。
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科大校园举行,由科大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及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女士,在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与迅雷集团和网心科技行政总裁陈磊先生见证下签署,标志着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及开展研究合作。
结合科大卓越的科研实力和迅雷丰富的业界经验,联合实验室将开展一系列有关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发,重点研究范畴包括共识演算法、区块链加密和私隐保护等。凭藉迅雷链和迅雷链文件系统(Thunder Chain File System,TCFS)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由科大世界级顶尖研究人员和迅雷科技专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将会共同优化区块链共识演算法及研究崭新模型,让个人用户能利用小型智能硬件分享閒置计算资源的同时,构建更安全的整体区块链系统, 以在计算网络上实现共享经济。
此外,团队亦会研究适用于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并提供高性能和实用性兼备的解决方桉,让第三方能在不知道原始讯息的情况下处理资料,以确保敏感讯息不被洩露,保障资料私隐。团队还会就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区块链应用于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包括云计算、新零售、供应链、医疗健康和慈善事业等。
迅雷集团和网心科技行政总裁陈磊先生说:「我们很高兴能与香港科技大学这样的世界领先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有真正影响力的实际应用,共同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我们也希望年轻一代加入我们的行列,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人类也因此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说:「科大积极推动前沿研究。我们积极开展前瞻新兴科技,区块链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次合作将结合大学及业界的研究优势,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发展,促进突破性的研究和技术转移。」
新闻
科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领导开拓极端天气预报及早期山泥倾泻预警系统 是为香港同类型最大研究项目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一个国际跨学科研究团队,近日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批拨一笔港币9,185万元的研究经费,用以建立一个全面的极端天气及山泥倾泻预警系统。这个由科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及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学吴宏伟教授领导的创新研究,将来或可将豪雨预报期由3小时提前至6小时前,为公众及应变单位提供更充裕的时间以应对潜在的灾害。
是次由科大领导的研究项目,合作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力工程处和天文台。科大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为学界、业界及决策者创造协同效应。这个跨学科团队由气象学家、土力工程师、地理讯息学家和计算器科学家组成。团队将紧密合作,并利用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制作出一个崭新的实时天气预报系统、以及一个独一无二的多源立体山泥倾泻监测系统,将为经常面对山泥倾泻威胁的地区如巴西、意大利、日本及其他一带一路的国家提供借鉴。
吴教授表示:「目前,许多山峦起伏的地区,例如香港,仍未为因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暴雨及其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做好准备。如果2008年的那场极端暴雨,所发生的地点是香港岛而非大屿山,我们将难以想象对基建造成破坏及潜在的人命伤亡。但透过优化灾难性天气的预警系统,我们的研究将有助决策者、有关当局以及救援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作好准备,从而提高香港小区的复原力。」
是次项目属教资会在港资助过的最大型山泥倾泻研究计划,范围包括研究斜坡倒塌机制,以发展一个崭新的早期山泥倾泻预警系统。此预警系统将利用深度学习,分析由遥感卫星等不同监测器中取得的多源立体数据。此外,团队亦会开发一个全新设计的多层柔韧泥石流屏障,以及其他环保防护措施,以防止山泥倾泻。项目的另一重点是成立一个斜坡安全中心,为公众及业界提供一个实感体验的学习环境,透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新兴的扩增/虚拟现实及可视化的技术等,教育并提升公众的防灾意识、同时促进技术的转移。

新闻
机械人律师:你的AI调解员
离婚已让人难受,还要处理各种法律文件和面对诉讼程序,可能令人更加心力交瘁。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的教授和校友带领几位学生开发了「机械人律师」,不仅能为当事人节省时间和金钱,这人工智能科技更有机会广泛应用于法律行业。
2016年,香港的离婚率比1991年多逾两倍。香港调解仲裁中心主席及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毕业生苏文杰律师表示,家事调解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对中心资源造成压力。他表示,很少离婚夫妇意识到高昂的法律费用和繁复冗长的法律程序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困扰。很多人,尤其是跨境夫妇,不愿意或无法当面进行历时数月甚至数年的调解程序。
这些情况下,科技便可以化繁为简,并避免正面冲突的发生。苏律师于2018年夏天联络母校寻找合作机会,最后跟四名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三年级学生包括陈子逸、张放舟、刘殊玥和 倪政鹏组成团队合作研发全港首个能够草拟雇佣合约及家事调解协议书,并配以聊天机械人功能的智能系统,这个项目亦是这四名学生的毕业习作。经过九个月的努力研发,并与法律专业人士通力合作,继而反复测试、从错误中学习,他们终可分享其研究成果,期待为法律界带来革新转变。
负责指导学生完成这份毕业论文的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及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宋阳秋说:「这个计划很有意思,因为该中心设计的程序以服务大众为目标。」
机械人的首要任务,是要利用用户根据20条问题所提供的答案,从中找出草拟协议所需的关键数据。用户必须回答所有问题才能撷取协议,这个安排可以确定当事人已彻底考虑清楚离婚所要顾及的一切事项,例如子女的抚养权和赡养费等。
为了令机械人律师能媲美真人,团队运用情感分析技术,从文字对话中识别离婚人士的真正感受和情绪。例如,当用户输入「我很高兴」时,程序会将之理解为如释重负而不是心花怒放。机械人律师甚至会尽力游说夫妇二人三思离婚决定。
团队成员张放舟说:「机械人律师不但可以根据用户的感受作出响应,更会建议用户慎重考虑是否真的想要离婚。」他补充,若用户态度犹豫,他们便会被转介至其他的专业服务。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众安国际就金融和保险科技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科大商学院)与众安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众安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金融和保险科技领域为师生开拓新机遇。
科大商学院有志成为亚洲金融科技知识枢纽,正积极推展一项获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拨款的大型金融科技研究项目。该项目检视金融科技对香港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推动香港发展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众安国际为内地最大网际网路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港交所股份代号:6060)旗下的子公司,在金融创新的新经济担当活跃角色。与众安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为科大金融科技研究团队提供难得机会,除可从业界主要持份者直接了解科技与金融服务业的相互影响外,亦可勾划出双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业孵化三大领域的协作框架。
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林文怡教授欢迎是次合作,并于签署仪式上表示:「香港及其他地区的金融业瞬息万变,科大和众安国际从中预视到庞大的新机遇。我们与众安国际的合作能互补优势,有助推展更多金融科技研究,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式学习、创意及领袖发展活动。」
众安国际总裁许炜先生表示:「我们相信香港的新一代极具潜力为香港市场带来改变。科大与众安国际的合作是我们鼓励和帮助学生于毕业前做好准备的开始,尤其是对金融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有热诚的学生。」
该合作备忘录包括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创业大赛和孵化项目、合办研究和论坛、学生实习及毕业生就业机会等。
关于众安国际
中国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众安在綫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号:6060)于2017年12月在香港设立众安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众安国际),针对金融科技与保险科技范畴寻求海外市场的国际业务发展、合作与投资机遇。众安国际于2018年8月宣佈与软银愿景基金合作,将众安的科技解决方桉业务扩展至海外市场,并以亚洲为首要重心。众安国际全资子公司众安虚拟金融有限公司(众安虚拟金融)于2019年3月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发出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允许公司在香港本地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广泛而崭新的线上金融服务。

新闻
科大物理学家助开创量子内存新纪录 为实现量子计算机应用推进一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及华南师范大学(华师)的研究团队,创出光子量子内存新纪录,为实现量子计算机应用推进一步。
正如传统计算机中的内存,量子内存是量子计算机中不可或缺的组件。量子计算机是建基于量子力学规律的新一代数据处理器,不但能克服传统计算机的限制,其强大计算能力更有望拓阔基本科学的界限,譬如协助研发新药物、破解天文学谜思,或开发更准确的预测系统与优化计划等。有别于传统计算机的计算单位「比特」(bits),量子计算机以「量子比特」(qubits)进行计算,每个单位可同时并行处理0和1,原则上可较传统计算机更快及能处理更复杂的运算。
光子量子内存可以储存并读取飞行单光子的量子态。但要制备高效能的量子内存,至今仍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这需要一个高效的光子-物质的量子接口。此外,由于单一光子的能量非常微弱,极容易被杂乱的背景光所盖过。因此量子内存的效能长期被局限于百分之五十以下 - 低于可让量子内存作实际应用的门坎数值。
如今,由科大物理学系及蒙民伟纳米科技研究所杜胜望教授、科大博士毕业生及现任华师教授张善超、前科大博士后及现任华师教授颜辉、以及来自华师与南京大学的朱诗亮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突破瓶颈,将单光子量子内存的效能提升至85%以上、保真度超过99%。
团队利用激光和磁场将数以亿计的铷原子捕捉到一个毛发状的窄小空间之中,并将这些原子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约0.00001 K),从而创造了一个量子内存。团队还巧妙地将单个光子与光学噪音区分开来。是次研究成果使量子计算机『大众化』这梦想迈前一步。这种量子内存还可被用作量子网络的中继器,为新一代量子互联网奠定基础。

新闻
科大构建大中华区首个量子光学摄影机 开拓天文物理及宇宙学前沿知识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将透过创新手法,以「量子光学」技术构建一款新型天文摄影机,以探测于数十亿光年以外原本无法探测的讯号。这台摄影机有助解开天文物理及宇宙的谜团,包括透过分析黑洞附近的光讯号来源和变化以揭示当中的奥秘。
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科大赛马会高等研究院赵氏廷箴怀芳教授乔治.斯穆特所领导,这座摄影机的设计及建造属科大「宇宙物理及量子光学实验室」(实验室)其中一个研究项目。摄影机制成后,将会被移送到位于海拔2,750米的哈萨克斯坦Assy Turgen国家天文台,并获配置在当地的自动化望远镜上进行测试。斯穆特教授邀得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以及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同参与该计划。在哈萨克斯坦的测试完成后,摄影机将会运送至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一个拥有更清澈夜空的地方,进行主要的研究工作。
斯穆特教授表示,希望实验室的项目能有助提升香港在天文物理及宇宙学研究方面的实力,他谓﹕「量子光学跟影像学及光谱学有本质上的分别,有潜力为我们提供另一个了解宇宙信息的渠道。这款摄影机会为天文物理及宇宙学,以至物料研究及量子通讯方面带来重要影响。同时,我期望这项目会为香港带来机会,汇聚国际天文物理及宇宙学领袖,共同推进量子天文学迈向新纪元。」
虽然传统天文望远镜可让我们观测天文现象,但不能呈现光子(即光的最小单位)的微细活动及内在属性。而这些光子的信息,对天文现象的理解及阐释非常重要。因此科学家近日开始将原先只在粒子物理学才会用到、一种被称为「硅基光电倍增器」的量子光学技术,应用到天文学范畴上。
透过这种技术,科大将制作出大中华区首部量子光学天文摄影机,用以探测和分析光子的微弱讯号,以及包括其抵达方向、时间、波长与极化等特性。摄影机能够呈现的空间度与时间信息量,不但可以让我们及时监测到很多早于多年前已经出现、但一直成因未明的天文现象,如「快速电波爆发」、白矮星表层的对流活动或毫秒脉冲星等,更有机会助我们探究宇宙于不同时期的环境与状态。
新闻
科大研究团队发现7,000多个新海洋微生物种 刷新人类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认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批海洋科学家近日发现逾7,000个全新海洋微生物物种,当中包括一种首次于海洋中被发现、拥有最新基因编辑系统CRISPR的天然药用产物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不但刷新了人类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更为研发新型药物带来希望。
研究团队由科大海洋科学系署理主任兼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理学讲座教授钱培元带领。透过原位培养生物膜的研究方式,科大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于全球各地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水域取样,历时八年,最终发现了超过7,000多个全新海洋微生物物种以及10个新微生物门类,打破科学界目前认为只有80门共35,000[1]多个海洋微生物物种的论断,大大提升人类对海洋微生物的认知。
其中今次研究所发现的新型海洋酸杆菌门,过往只曾在陆地土壤中被发现。酸杆菌门因拥有大量化合物合成基因簇,可用作对抗肿瘤及制造新型抗生素药物,一直备受关注。今次于海洋中发现的酸杆菌门,不但拥有跟其陆地类别的相同性能,更具备当下热门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是海洋微生物中首例。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中发表。
钱教授表示:「今次大量新海洋微生物物种的发现,不仅提升了人类对海洋微生物多样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发现物种各具功能,为进一步了解生命、以至帮助人类对抗疾病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