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考试周设「放空角落」 家的感觉供学生抽空充电
科大在校园内铺上大片绿色草地和放置豆袋梳化,吸引不少同学们停下来休息,从考试的蹦紧心情中稍作放松。
科大在校园内铺上大片绿色草地和放置豆袋梳化,吸引不少同学们停下来休息,从考试的蹦紧心情中稍作放松。
现场更设有迷你高尔夫球游戏,让同学暂时放下温习,透过玩乐放松心情。
活动设有打气板,让学生贴上打气字句,互相支持和鼓励。
科大可持续发展及零碳办公室透过游戏,介绍校园中各个适合放松减压的地点。
科大理学院让同学亲自用颜料和印章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布袋,更可写上不同的励志句子和图案。
科大理学院让同学亲自用颜料和印章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布袋,更可写上不同的励志句子和图案。
与此同时,理学院举办为期两周的「EMPOWERMENT」T恤作品展,展出115件由理学院一年级学生亲手绘制的T恤作品。
同学设计的T恤灵感都是来自能够为他们在疲惫中带来力量的人与事物,包括热血动漫人物、鼓舞人心的励志金句、走出伤痛阴霾的运动员等。
逾670位修读大学必修科目「习惯、思维与身心健康」的理学院一年级学生,发挥创作小宇宙,以纯白的T恤作画布,在课堂用油彩和画笔制作属于自己的T恤作品。
学生回到校园竟可像家中一样在豆袋梳化上充电休息?正值考试期间,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自本周一起举办「Recharge · Refuel · Relax」考试周活动,将校园内人流最多的香港赛马会大堂改造成「放空角落」,铺上大片绿色草地,并添置多个豆袋梳化及迷你高尔夫体验区,鼓励学生在努力温习备试之际,亦可抽空和其他同学见面倾谈,从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是次活动由不同部门及学院携手举办,除了提供休息区外,亦摆放摊位游戏,并派发零食、生果杯、咖啡等,为学生补充能量,恢复活力!此外,活动亦设一系列艺术工作坊,包括曼陀罗绘画、布袋及手机绳DIY等,宣扬以艺术纾解疲累及压力。
与此同时,校园亦设有由理学院举办的「EMPOWERMENT」学生作品展览,展出115件由理学院一年级学生设计的T恤作品。这些作品是必修课程「习惯、思维与身心健康」的作业之一,鼓励同学通过艺术创作,记低能够在疲惫中为他们带来力量的人与事物,凝聚正向能量,互励互勉。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最新消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联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海洋实验室)及全球逾200位专家,成功启动「海底甲烷渗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CliMetS)」大科学计划。作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海洋十年)认可的倡议之一,CliMetS大科学计划致力绘制全球海床甲烷渗漏分布图,并测量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科大近期于南美洲及非洲合办两场重要的国际研讨会,旨在凝聚全球力量,填补各国在海底甲烷渗漏研究的空白,深化跨洲合作。
搭建桥梁:促进知识交流与能力共享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20年间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在海床下储藏的大量甲烷一旦被释放,将大幅加速气候变化。 然而,其渗漏规模与机制仍是科学界最迫切的谜团之一。为填补这方面的关键研究空白,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兼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教授担任CliMetS大科学计划的负责人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致力将零散的区域性研究化零为整,并推动计划成为一项全球性行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脑成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项全球首创技术,能够以近乎无创方式,对清醒状态下的实验小鼠大脑进行高分辨率图像扫描。这项创新技术毋须对实验动物实施麻醉,使科学家能直接观察大脑在自然运作状态下的组织活动,未来将有助深入探索人类脑部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运作,为神经科学研究开辟全新路径。
人类大脑构造极其复杂,科学家一直试图利用脑成像技术探索其运作机制。然而,现有成像技术如磁力共振成像、脑电图、电脑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均难以解析大脑微细结构及工作机制。由于小鼠在基因和生理结构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常被用作实验模型,用于研究阿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脑痫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多种人类癌症疗法和疫苗效用等。然而,在麻醉状况下,小鼠的血液循环、胶质细胞形态及神经元活动会发生显著改变,实验效果远不如清醒状况理想。此外,小鼠在自然活动时亦会导致扫描图像模糊,令观察大脑细微部位的活动变得十分困难。